接下来的日子里,吴乾和梁仁每日刻苦练功,吴乾教梁仁奔雷刀法,梁仁教吴乾射箭技巧,二人互为师徒,倒也练习的有模有样。 俗话说“弓三年弩三天”,虽然吴乾也很努力地去练习射箭,但奈何自己练习时日尚浅,五十步内能把箭射在箭靶上已经不错了。 晚上返回屋中,揉着酸痛的臂膀,吴乾不禁感叹梁仁的臂力,百斤的弓箭,一口气射百多箭,竟然大气都不喘一下。相比而言自己的身体素质的确太差了。 突然,他想到制作连弩,于是赶忙爬起,找来纸笔,拨亮油灯,开始凭记忆勾画起草图。 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,想当年秦国能够兼并六国统一天下,弩的功劳不可小觑。 后世在秦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,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,传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,具体图纸已经失传,后人凭借历史记载多有仿制,却很少有人能够成功。 在学校的时候,吴乾也曾经研究过连弩的构造和机械原理,如今自是派上用场。 只见他在纸上画出弩臂、弓、弩机、弩匣等几个重要部件,弩臂参考现代步枪的枪托设计,弩机更是结合现代步枪的扳机设计,比之古时的设计精妙无双。 最秒的是弩匣设计,参照转轮手枪的供弹原理,既解决了连续供箭的难题又不会影响瞄准。 这时,梁仁端着木盆走进房间,道:“吴大哥,过来泡泡脚吧。” 见吴乾毫无动静,仍旧忘我地在纸上写写画画。 梁仁放下木盆凑了过来,凝视半晌也没看明白,忍不住问道:“大哥,你这画的是什么啊?” 本着对先贤的敬重,吴乾笑道:“这叫诸葛连弩,你没见过吧。” 梁仁挠了挠头,道:“弩我倒是见过,可什么是诸葛连弩?这和普通的弩有何区别?” 吴乾放下毛笔,激动道:“等我做出来你就明白了,现在我需要你帮我找材料和工具。” “你都要什么?” “上好榆木一段、角弓一把、斧子、刨子……” 此后几天里,吴乾把自己关在木屋里,叮叮当当忙个不停。 梁仁则跑进跑出,一会送来吃食,一会又拿来零件工具。 这天一早,梁仁请来老者站在晒场一侧,吴乾站在距离箭靶五十步远的地方,手里端着这几天制作出来的诸葛连弩。 只见他拉动右侧弩栓,角弓张开,箭匣转动,一支弩箭恰好停在箭槽里,瞄准,扣动扳机。 “啪!” 弩箭稳稳地射在靶心上,他又连续重复之前的动作,弹指间十支弩箭依次射出,全部命中靶心。 梁仁忍不住欢呼雀跃,跑过来一把抱起吴乾原地转圈。 老者则走过来接过吴乾手中的连弩仔细端详起来,只见这把奇怪的弩长约尺五,前端弩 弓由角弓改造而成,弩臂由榆木和一些金属配件组成,比普通弩多了个可以转动的箭匣,弩栓处安装有齿轮,拉动起来非常省力。 老者不禁暗自赞叹,普通弩最大的弊端是射速缓慢,射出一箭后要重新拉弦、装箭、瞄准,射速比弓的射速要慢三四倍,这也是弩虽然射程远、精度高,却在战场上不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。 如今吴乾制作的这把诸葛连弩,一改传统弩的弊端,一次可以连射十箭,射速竟然和弓箭相当,最主要是稍加练习,其精度便可赶得上一名射术高强的弓箭手。 这时吴、梁二人停止嬉闹来到老者身边,老者由衷地赞道:“没想到吴乾你竟对机关之术如此精擅,这把连弩的改造前无古人,让老夫大开眼界。” 梁仁在旁插言道:“这里面也有仁儿的功劳哩!” 吴乾点头道:“得多亏有梁仁帮助,我才能制成此弩。” 老者装上弩矢,拉动怒栓,试着射了几箭后,点头赞道:“如果此弩能够量产,将会大大提升军队的远程打击能力和火力压制,给敌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!” 能受到这位射箭高手的赞叹,吴乾和梁仁不由得洋洋自得。 自从有了这把诸葛连弩,吴乾的射击技艺突飞猛进,虽然还比不上梁仁,但相比于其他人已经强很多了。 时光如梭,不知不觉已到年关。 空苍山内一片喜庆,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,大人小孩人人穿新衣,梁仁也换了一袭新装,怀里还抱着一套,老远就喊道:“吴大哥,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。” 吴乾此刻正在专心雕刻一块木板,听到梁仁的声音,便停下手中活计开门迎接。 梁仁进屋把手里的新衣塞到吴乾手里,道:“今天除夕,爷爷让我把这套新衣给你送来,晚上村里组织篝火晚宴,到时候大人小孩都会盛装参加,你也要去哦。” 却见吴乾仍一脸肃穆,梁仁不由得退去脸上的兴奋和喜悦。 转目看见床边吴乾正在雕刻的木板,不禁问道:“吴大哥,你在做什么?” 吴乾放下新衣,拾起木板,神情凝重道:“是快过新年了,我想给师父做块牌位,好祭拜怀念。” 梁仁听后连连点头,吴乾的确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兄弟,他突然想到什么,于是道:“光有牌位恐怕还不够,你等着,我去找些香烛纸钱来。”说着跑出屋外。 吴乾对这个年少自己三岁的好伙伴心有感激,有时他也在想,自己要是有这么一个弟弟该有多好。 傍晚时分,吴乾将做好的牌位摆在桌子中央,点上香烛,跪倒在牌位前,心中默默说道:师父,想当初我也是除夕那天来到的这个世界,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你,是你,让我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慈父般的关怀…… 希望师父能在天堂安享幸福,希望那里没有战火,没有匪患,没有悲伤…… 祭拜完毕,吴乾换上梁仁送来的新衣,和他一起前往村子中央的晒谷场。 此时,原本空旷的晒谷场早已坐满了前来参加迎春晚宴的人们。 只见所有人呈环形围坐在一起,中间是用木头堆起高近丈许的柴堆,想来便是一会点燃篝火用的。 终于,老者在族中长者的簇拥下来摆放三牲的香案前,他抬手示意,在场的所有人便都禁声肃立。 老者用他那沙哑又有磁性的声音大声诵道:“感谢上苍,赐我空苍山,使我族人远避战祸安享太平;感谢大地,赐我粮食物资,使我族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;感谢列祖列宗,泉下有知,佑我族人祖祖辈辈繁衍不息。” 老者每诵一句,周边族人便跪拜一次,老者诵完,有人端来一碗酒,老者用指沾上酒水,弹往空中祭天,弹往地面祭地,弹往中间祭列祖列宗,然后接过族人递来的火把,点燃场中篝火,高呼:“祭祀结束,晚宴开始!” 只听一阵牛角号响,接着鼓声阵阵,一队二十多名年轻女子组成的舞队开入场中,她们身着节日彩服,甩出彩袖,婀娜起舞,彩裙飘飘,歌声悠扬,观者无不拍手助唱,气氛好不热闹。 梁仁拉着吴乾来到老者跟前,二人一起向老者祝贺新春,老者自是高兴非常,让他们在自己身边坐下,这时又有族中长者纷纷前来向老者敬酒祝贺,气氛热烈。 两个小子乐的无人管束,他们一边欣赏着场中歌舞,一边享受着几上美食佳肴,逍遥快活。 酒酣耳热之际,却见吴乾转头对梁仁说:“仁弟,有时候我不禁在想,我要是能有你这么个亲弟弟该有多好。” 梁仁听闻,道:“我也正有此意,要不咱俩结为异姓兄弟如何?” “好啊!” 于是梁仁拉起吴乾,跑到村中祠堂,就着香案跪拜道:“列祖列宗在上,今日,我梁仁(吴乾)愿结为异姓兄弟,从此祸福与共,生死相依。” 说完对着祖宗牌位叩拜完毕,二人起身,梁仁对着吴乾拱手施礼道:“大哥!” 吴乾还礼道:“仁弟!” 然后一起携手欢笑,退出祠堂。 晚宴持续到半夜子时,这一夜,很多人都醉了,吴乾也不例外,长这么大,他还是首次喝醉,最后自己是如何躺回床上,他都不记得了……